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北京高考 > 文章正文
 
北京:2007年北京高招政策热点问题解答
2007-5-9 9:19:00 来源: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小 大】

  问:填报志愿有哪些参考资料?

  答:北京市高招办编辑的《近三年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详细列出了全国各高校在京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结果,俗称“大本”,对考生报志愿有极大帮助,此外,由北京市高招办编辑的《北京招生通讯》也将刊登在京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等,考生也应注意保存,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参考各高校的招生章程。

  问:如何理解志愿“梯度”?

  答:由于招生学校在客观上存在差异,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分批录取的方法,分为提前批次录取、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第三批录取、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录取。

  同批次录取院校在同一时间进行录取;不同院校由于所报志愿的考生人数及分数各不相同,自然导致同批录取院校所谓志愿“梯度”关系,这是考生需要注意的。因为招生学校只有在审核完上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并确定该校的录取状态(录取结束、档案数与计划数持平或该志愿生源不足)时,才能确定是否调阅下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未被上一志愿所报学校录取的考生档案。也就是说,同批次院校间的所谓志愿“梯度”,是根据考生志愿情况自然形成的。

  问:同批次内怎样填报志愿才能拉开“档次”?

  答:填报志愿要做到科学、合理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在同一批次内拉开“档次”。应查看以往两三年的录取资料,可将生源情况不太好的学校作为二、三志愿学校。当然如作为第一志愿报考这些学校,则录取机会会更大。

  填报志愿必须实事求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身体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报志愿。要注意克服盲目“拔高”和过于“保守”的两种倾向,以免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问:今年有补录吗?如何进行征求志愿的填报?

  答:实行了两年的高招补报志愿方式今年将继续采用。北京市高招办在每批次录取过程中,将根据计划完成情况继续实行重新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征集考生志愿的办法进行调剂录取。即若某批次按正常志愿录取之后还有学校未完成计划的,则公布剩余计划重新征求考生志愿,然后按征求志愿进行该批次的后续录取工作。

  考生应及时了解与自己相关批次的录取结果,未被录取的应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了解该批次的剩余计划,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填报征求志愿可以通过电话方式或网上方式,考生首先要经过密码认证才能进入系统,然后根据提示和要求进行填报。

  问:少数民族考生能加分吗?既是少数民族又是三好学生加分累加吗?

  答:少数民族考生可在原有分数的基础上增加10分,需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少数民族考生是指汉族以外,我国其他民族的考生。照顾对象仅适用在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

  根据北京市高招办有关录取政策规定,对有多种照顾因素身份的考生,录取时,其照顾对象提高分数不累计,只选择其中加分最高的一项。例如某考生既是少数民族,又是华侨子女,还是市优秀学生干部,录取时只增加20分,即市优秀学生干部增加20分。

  问:录取时120%投档,院校会不会退了高分的考生?

  答:北京市高校招生录取时对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学校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即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超过计划的20%考生电子档案最终要退回。

  高等学校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一般高分考生被退档,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的;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如果考生觉得被不合理地退档,应及时与有关高校联系。

  问:报考外埠院校有何鼓励政策?

  答:为鼓励北京市考生积极报考京外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对报考京外普通高等学校考生实行鼓励措施。

  第一,从1998年起凡是京外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考生,将由北京市人事局免费发放“京外普通高等学校北京生源学生就业联系卡”。学生在毕业的当年凭联系卡到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办理求职登记。登记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后直接寄送到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建立“京外高校北京生源毕业生信息库”。

  第二,从1998年起被京外院校录取,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考生,如毕业生本人愿意,均可回北京就业并迁回户口。对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由学校直接与北京市人事局联系,由北京市人事局负责推荐就业并将其户口转至家庭所在地。

  第三,京外高校线上生源不足,学校同意,可分别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按志愿适当降分提档。降分幅度一般掌握在10分以内。

  问:在外地读书的北京户籍学生怎样参加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

  答:在外地借读的北京户籍考生应回北京参加高考,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由本人持所在借读中学的学历证明信、借读学校所在地区教育行政会考部门的会考成绩证明,户口簿、身份证、报名考试费,到户口所在地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地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并根据区、县招办规定,将本人档案及时邮送到报名单位。

  6月初,报名单位将发《准考证》,考生持《准考证》在6月7日至8日到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考生本人须回京参加体检,如果未能参加本区、县招办组织的体检,可于6月10日至11日参加全市的补检。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